她自幼才思敏捷,工于诗词歌赋。在四十多年的短暂人生中,她留下了一部与《红楼梦》齐名的小说——《再生缘》,人称“南缘北梦”。
那么,这位才女的一生,到底有哪些经历呢?
陈端生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。她的祖父陈兆仑,是雍正时的进士,《紫竹山房文集》的作者,曾官至顺天府尹。她的父亲陈玉敦,是乾隆时的举人,曾在山东等地担任要职。而她的母亲,是进士汪上堉的女儿。
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,陈端生自幼喜欢读书,成长为才貌双全的女子。
父亲思想比较开明,母亲也鼓励她创作。在家人们的影响下,她在十几岁时,就有了写小说的想法。
在保守的封建社会,女子们纵使有才华,也难创造一片天地。于是,陈端生便虚构了一个才女,女扮男装逃婚,参加科举连中三元,最后官至保和殿大学士,与意中人重逢……
她似乎希望,自己也能像笔下的孟丽君那样,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,获得更多自由的空间。
刚刚开始写《再生缘》时,陈端生还没满18岁。
“闺帷无事小窗前,秋夜初寒转未眠。灯影斜摇书案侧,雨声频滴曲栏边”。在闺阁中的时光,是闲适而漫长的,她有足够的时间,借孟丽君的身份,在想像的世界畅游。
在短短两年间,她写了六十多万字,共计十六卷的小说。她希望可以一直这样写下去,直到主角有了完美结局。
然而,一件事却给了她致命一击——母亲因病离世!
一直以来,都是母亲在鼓励她,给了她巨大的支持。正是在母亲的庇护下,她才能安心写作。母亲不仅是她的母亲,也是她的老师,她的朋友,她的知音……
此后,那支笔变得无比沉重。因着巨大的悲伤,她暂时停笔了。
过了孝期后,她在家人安排下,嫁给了范秋塘,柴米油盐,生儿育女。
幸而,范秋塘欣赏她,支持她写作,这让她得以继续创作小说。
可命运总爱捉弄人。美满的日子过了六年,范秋塘就卷入一起案件,被发配到遥远荒凉的所在。
两地分居的心境可想而知,陈端生也因此搁置了写作。
要不是“粉丝”们的呼声,或许她再也不会提笔了。
那时,小说的手抄本,已风靡江南。
坊间流传着一句话:“谆谆更嘱全始终,必欲使,凤友鸾交续旧弦。”
听闻读者的期待,陈端生只好强打精神,继续拿起笔写作。此时,已距她停笔,过去了12年。
可命运多舛的她,在写完第十七卷后,又遭遇父亲病逝、女儿夭折,她一下子病倒,45岁便香魂一缕随风散。
陈端生没能给《再生缘》一个结局。后来,一位叫梁德绳的清代弹词女作家,续写了它的结尾。
多年以来,孟丽君的形象,成为文学经典。陈端生如果泉下有知,或许会觉得欣慰吧……